当前位置:首页-旅行文章-旅行日志-正文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1张

从群山驶向南涧县城的路旁,可以眺望不远处南涧县郊的大片稻田。此时坝子上的稻田已是金黄一片,丰收在即。我们在南涧县城前往南涧土林的一条路边,目睹了村民秋收的喜悦景象。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2张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3张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4张

路旁一块稻田里,一对年长夫妇大清早就要收割完一块三分大的耕地了。阿孃弓着腰将稻子一茬茬割倒,镰刀在她手里听话乖巧地飞速舞动,那一根根修长而又沉甸的稻子也很快俯首称臣,整齐地伏倒在田间。和故乡的稻子相比,这里的稻杆要修长很多。

阿叔则把割好的稻子一捆捆放入一个偌大的海簸里,双手抓起满满一把稻草,提起双臂用力将稻子摔打在海簸的内侧壁,一粒粒饱满澄黄的稻子很容易就脱落。只需两三次,阿叔手中的稻子尽数掉进海簸里,颗粒与稻杆彻底分离。海簸是用竹条编成,我们曾多次在集市上和村子里农家门口见过,却一直不知道它的用途,今天才得以见识。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5张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6张

我们跳进松软的稻田,主动帮他们干起农活来。和阿叔闲聊中得知,他们所有的稻田加起来大概一亩七分,亩产千斤,除了供养家人,一年所获稻子还有些许富余,会拿到集市上去出售。我记不起儿时家中粮食产量,但总觉得那时的收成远比不上现在。大概是因为那时家中七八口人一年到头忙活十几亩农田,日子却还总是过得紧紧巴巴的,实在是清苦。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7张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8张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9张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10张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11张

我们都是南方平原长大的孩子,这样的农活是儿时最常见的劳动。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双抢”,即把一块早稻田里的稻子收割上来之后要立刻把新出的幼苗种下去,种下去的稻子叫晚稻。偏偏做这件事的时候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每年的这个时节对农人来说是最艰苦难耐的,我们这些小孩子有一个算一个,总是被家长抓来农田,跟着他们一起早起贪黑,忙到天昏地暗,只想着快些长大,不受家长的控制。

虽然近二十年来不曾割过稻子,但那种深藏记忆深处的技能仿佛早已融入了血液,拿起镰刀的那一刻,所有关于收割稻子的记忆立刻翻涌出来,弯腰割稻这件事可是再得心应手不过了。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12张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13张

家乡的稻子收割和南涧稍有不同,我们使用的镰刀比这里的更长更弯,打稻子也不是纯人力,而是用一种可用脚踩的半人力机器,我们叫踩谷机。南方平原耕田众多,每户少则可分到十几亩的水田,多则二三十亩,有时一块地一年还需种两番收两次,若是这样纯人力收稻,只怕农人使出骡子十倍的力气也做不完这些活儿。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14张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15张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16张

小男孩是第一次体验这样的农活,充满了兴趣,每一个环节都想尝试一遍。但是在烈日下割了一茬稻子,甩下几把稻粒后,他就不再感兴趣了,而是和阿叔的孙子玩起游戏来。稻田里各种小昆虫是他们玩耍的对象,他们坐在稻草上,把玩着抓来的七星瓢虫,不亦乐乎。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17张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18张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19张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20张
大理南涧:在金色稻田中重温稻香记忆 - 第21张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回程途中我们在山谷间看见的一片狭长的稻田,还未完全成熟。再多给它们几天秋日饱满的阳光,不久就可以收割了吧。

本文原创,作者:四弦秋,其版权均为念山川旅行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x.nianshanchuan.com/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