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旅行文章-旅行日志-正文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1张

第一次徒步大理苍山兰峰,是在2018年1月一个雪后的第四日。雪线降至半山腰以下的海拔高度,即使在大理住了多年,这么低的雪线也难得一见。在洱海边的房子里遥望这片纯净的冬日雪山,心中总涌动着一股抑制不住的渴望,渴望深入山中,投入那片远离人间的雪域绝境。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2张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3张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4张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5张

当这种渴望终于变成现实,日日抬头仰望的雪山被踩在脚下,此前只能从照片里看到的黑龙潭也终于在我眼前变成一个华丽的芭蕾舞台,我才真正体验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6张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7张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8张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9张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10张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11张

我们早上八点从龙凤村出发,15分钟后到达214国道旁通向无为寺的石头小路路口,沿着小路驱车大约30分钟,一堵水泥大墙拦住了去路,这里就是被称为银桥矿场的地方。对面山坡因人类开采大理石被破坏地体无完肤,大片岩石裸露在外。车路到了尽头,我们下车背起行囊翻越水泥墙,继续行走在这样平缓的盘山石子路上。20分钟后,石子路走到了尽头,接下来是一段大约 5 分钟行程的水泥台阶路。上山的主体路线很明晰,不用担心走差了。此前两段路较平缓,走起来很轻松,紧接着一段约30分钟的攀爬路线是此次登山最艰难的一段路。台阶路的尽头是山谷表面最陡峭的一段原始石头路,没有任何人工痕迹,近乎垂直的攀爬大大增加了徒步登山的难度,登山者必须借力两旁的植物才能上攀。相比下山来讲,上山还是较容易,只要用力抓住路旁的植物便可爬升,就不用担心跌滑。但下山不一样,你要时刻担心会踩滑。在这样的山路滑一跤,摔坏的可不止是脑袋。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12张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13张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14张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15张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16张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17张

垂直陡峭的山路结束后,登山者可以缓一缓了,此后基本都是比较平缓的翻山路。但是越往上积雪越厚,气温越低,呼吸也就越重。到达一定高度后每走十米就得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气,接着是八米,六米,四米,两米,停下来喘气的频率越来越高,几乎让人产生放弃的念头。但是抬头看看,那片纯粹的雪景就在咫尺之间,仿佛伸手就能触碰到。远处地平线一片微茫,对面山头飘飞的白云闲适如野鹤。如果这个时候说放弃,我想身旁助我一臂之力的植物都会笑话我吧。深呼吸平缓心跳后,我总算跟了上来,2000米,3000米,黑龙潭,双龙潭,还有那些长在苍山深处的高山冷杉,它们都在用一种干净得无与伦比的眼光迎接我。黑龙潭和双龙潭没有我在照片里看到的天空之境一般的深邃湖水,而是完全被冻结,严丝合缝。许多登山者在黑龙潭上舞蹈跳跃,自由嬉戏。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18张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19张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20张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21张
收藏好这条大理苍山兰峰徒步路线,冬季绝美雪景等你来探访 - 第22张

只剩最后一段艰难的登顶之路了。因为恐高加上雪天路滑,我只能坚持向着山顶的方向走了一半便再也无法前行,止步于一堵被厚厚积雪覆盖的巨大山墙前。虽然只有半个小时的行程就能登顶,我却不得不停下来,小心翼翼地倚靠在路旁一块巨石。那条被大雪覆盖、通往山顶的险峻山路就在眼前,我目送其他同行者顺利登顶。在那里,他们看到了我没能看到的更多冰雪奇观。厚厚的积雪被山顶的横风吹出沉积岩的形状,落在枝头的白雪也被大风吹出树枝的模样,大雪中枯萎的野草,被冰冻成一束洁白的花儿,开放在熠熠的阳光下。远处,对面低矮山头上飘荡着几团单薄的白云,而它们的同伴大概都变成了兰峰上的白雪,留下来不走了。

本文原创,作者:四弦秋,其版权均为念山川旅行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x.nianshanchuan.com/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