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光的信仰:始建于唐朝时期的寺庙建筑群大理巍山西边大寺




巍山西边大寺,又称天摩牙寺、云隐寺、天姥寺,是位于巍山县城西北15公里处的山龙山于图山上的一座古老寺庙。最初建于南诏时期,明代时由巍山彝族左土司增建,兼具佛教和道教的寺观,山顶设有道教斗姥阁,因此得名天姥寺,成为滇西地区的重要宗教建筑群之一。
明代时,蒙化土知府左琳、左瑛和其母张恭人扩建了大佛殿、轮藏殿、圆通宝阁、天王殿等。文化大革命中遭毁坏,1978年开始修复,目前已有38院(殿)。寺内有蒙国土主庙供奉细奴逻、三公主殿供奉白族三公主。天摩牙寺在滇西闻名,不仅是道佛活动中心,也是著名风景名胜区。


寺庙最初是佛教寺院,后来道教兴盛,与当地彝族土主信仰混合,形成了佛、道、巫三教合流的宗教建筑群。它坐落在山龙山于图山的半山腰,被青翠的山林所环绕,远离尘世的喧嚣,独自守望着岁月的流转。


西边大寺的建筑群依山而建,坐西向东,由多座殿宇和壇组成,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至三十日,这里会举行盛大的春斗朝山庙会,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和香客前来参与。



经历千载风雨的冲刷,西边大寺如今只能在柱础这一类坚韧的物件中寻得些许唐朝时期的印记,断瓦残垣混在泥土里,不可辨识。




西边大寺不仅是巍山的宗教文化中心,也是当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南诏国的兴衰,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由于文革等原因,早期建筑被破坏,“西边大寺”成为了徒有虚名的寺庙遗址。今人不断在原址上逐渐修复,扩建寺庙,却始终无法复原,那些新上漆的宏大殿宇虽然巍峨挺立,却缺失了历史厚重感。



对于每一个来到西边大寺的人来说,这里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人们可以放下世俗的纷扰,聆听内心的声音,寻找到一种宁静与平和。西边大寺,就像一位智者,静静地指引着人们走向心灵的归宿。



随着夕阳西下,西边大寺再次回归宁静。夜幕下的古寺,显得更加神秘而庄严。星辰闪烁,月光如水,古寺在夜色中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等待着下一个黎明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