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维西永春乡史别地(施别底)小石林:遇见云雾里的杜鹃花海和高山草甸



停在地图上标注为史别地的位置,我们依然没有看见视频中草甸与石林的景色。一眼望去,不高的山丘上少见草色,多数被村人开垦成一块块整齐的耕地,种上了农作物,路边被幸免的狭长地带,则密密麻麻冒出了长短不一的蕨菜。我惊叹于此地土壤的丰沃,在别处,如此高海拔的山区只适于放牧,几乎不能进行任何耕作。
我一度以为走错了路,看见峡谷深处灿似锦绣的玫红色杜鹃花和路旁一棵棵像是从远古时期就生长起来的古树,我几乎都想原地停车,跑下峡谷去追寻一株株藏迹其间的杜鹃花,不再前行。车子被一条木栅栏拦住了去路,我跑了很长一段路才遇到一位坐在山坡上休憩的年轻女孩,她指了一个方向,又说没多远就能到,这给了我们希望。然而,在走上正确的道路,看见“吾顶石”即当地人口中的小石林之前,我们还是多次走错了路,我甚至不得不闯入一户村民家中去问路——他们正围着火炉烤火取暖。
走过一处有小桥流水和牦牛的高山村落后,我们最终抵达目的地。这是一次曲折的旅行,但当眼前的风景起伏跌宕地铺陈在我们面前时,只有惊叹。


从维西县城驱车三十余公里,始终有这样一条狭长的水泥路通向群山深处的小石林。因山路蜿蜒崎岖,山势险峻,路旁常见有山石滚落的现象,雨天慎行!
草木篇
奔向小石林地势最高的那块岩石环顾一周,便可以览尽这里的壮美景色。潮湿的空气里飘荡着一股清冽的寒意,但这里到处流溢着春天的气息,万物都在奋力生长,散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原野上的野草不知是何时变绿的,散落在草地上的高大树木,也早已抽出了新叶,正朝气蓬勃地挺立在起伏的山丘上。









我们到来之前,早有游人在这里安营扎寨。一群人择了个背风的低洼处,撑起一把绿色的大阳伞,他们坐着喝酒吃肉,悠然自得。那里地势低矮平坦,有天然的山石屏障遮风,想来是很多人选择露营的最佳场地。旁边不远的空地上散落了一地人类遗留下来的白色垃圾,这让我想起停车处一块大木板上书写的温馨提示。仍有许多人无睹,将垃圾留在这里。他们却似乎毫不在意,他们厌弃的东西,大自然又怎能含容呢。草木不语,只是静静地看着一批又一批人来,留下一些不属于这片风景的违和物,人去。






这片自然生长的高山林木稀疏地挺立在草地上,与一旁陡峭山坡上浓密的原始森林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散落在草地上姿态各异的树木,就像大家庭中不安分的成员,极具冒险精神,它们冲出大家庭世代生长的地方,一步步试探性地走出安全区,去往一个陌生的环境。当它们欣喜地发现自己爱上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时,它们早已无法逆转,重新回归大家庭。于是,它们就这样挺立在不远的草地上,时时回望曾经的同类,并努力出色地完成自己一生的成长,能被家人一眼认出。



石林篇
我们问路时,村民都不解我们说的高山草甸或者大草原是什么,但我们问小石林在哪里,每个村民都能指给我们一个大致的方向,并告知我们应该走哪条路线,因此我们得知,石林是这处高山草甸上标志性的风景。









灰白色的岩石宛若云层散居在这片原野上,草木自由地在其间生长,更有刺状灌木、褐色的苔藓扎根其上,哪怕小小一棵草玉梅,见着一点微小的石缝,便能卯足了劲儿把根扎进去,开出一朵洁白无瑕的小花儿来。爬上不远处的山坡吧,透过杜鹃花丛看一眼原野上的石林,它们则变成了草原上的石屋,成为灌木苔藓微小植物的庇护所。




杜鹃花篇
路上偶然看见的杜鹃花,在这里却成片生长。斜风细雨和不时飘来眼前的云雾让人觉得遗憾,不能看到这处景色绝佳的一面。当我们激动地冲上山坡,冲进一片原始密林时,一棵棵尽情绽放的高山杜鹃就叫人心满意足了。我们从远处被一棵明亮的粉色杜鹃吸引,等靠近时,更多淡妆浓抹的花树隐现在古老粗壮的树桩后面,一簇簇艳丽的杜鹃花宛如街灯,照亮这片被云雾缭绕的黯淡的山野,这是一场热闹的繁花盛会,每一朵花都在完美演出。


雨中山花更妖冶,雨水洗去纤尘,杜鹃花愈加超脱绝尘。









枝头的杜鹃花过于繁密,其中一些不喜群聚的花朵便凋落在地,寻一段枯木相依,弹一曲意境幽远的好词。



这是一条通往繁花的山中小路。循着小路走向山深处,更多杜鹃花迎了出来,仿佛坠入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