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而行,荡舟而歌,跟着船夫去寻找洱源西湖藏在芦苇荡里的生命活力



洱源西湖的原乡水景令人难忘,即使我们来了很多次,但总有许多新的生命和风物叫我们的重复来访不是重逢,而是新遇。最近一次来西湖是在去年的秋天,那时南登村沿岸有几辆挖掘机正在进行户外作业,原本长满芦苇和杂草的湖岸没有一条现成的路,行人只能在高过头顶的野草丛中乱闯乱撞,惊飞众多栖息在里面的水鸟。
现在,一条平坦开阔的石子路沿岸铺开,杂草不见了,水鸟也不见了。我知道,这是当地政府为吸引更多一日游的游客做的努力。对岸的中登村早已人去楼空,只有拆迁公司的工作人员仍往来其中,完成尚未完成的工作。不久之后,那片白族人世代农耕的水上沃土最终会变成一个旅游景区,接待一批又一批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出手阔绰的游客。
在这一天尚未真正到来之前,我们还有机会享受眼前的美景,在新春温煦的春风吹拂下,坐上南登村一条私家小游船,跟着有丰富载客经验的船夫划往一片我们不曾见到过的水域。




我们排成一纵列坐在窄船的中央,孩子们忙乱地学着船夫划桨,戏弄不断后退的水花,大人们则忙着观赏风景。
在这片平静寂静的水面,我更喜欢安安静静地放目远眺,仔细搜寻往日里不曾见到的灵动和鲜活。热情而博学的船夫没给我这个机会,一路上,他把讲给他载过的每一位顾客的说辞通通倾倒在我们耳边,并过于自信地指导我们应该看向哪个地方才能看到最美的瞬间光影,以及我们的相机应该转向哪个角度就能拍到欢快的紫水鸡。
但我也并非全然反感,至少当我对眼前这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矮小砖墙表示疑惑的时候,他耐心地解答了我的困惑,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土主庙。



船夫最开始和我们交谈的时候,说会带我们去水域最开阔景致最美的地方,行程也最远,比隔壁旅游公司的行程远上一倍不止。很快,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行程尚未过半,我们就荡漾在一片此前从未见过的水面上。当小船绕过一丛丛遮挡住视野的芦苇荡时,那些藏在这片开阔天地间的喜悦依次在我们面前铺展开来。




这截看似多余的石头短桥横亘在窄窄的水面上,我正要问为什么要设这座石桥时,船夫郑重提醒我们赶紧弯腰爬下,小船要从石桥下穿过。过后船夫解释道,石桥另一端的水底很浅,容易搁浅,渔船只能从石桥中间的水域通过。



时值初春,生长在小洲上的黑柳冒出新叶已多时,新的生命早已悄然勃发在这片可爱的大地上。







候鸟还流连在这个温暖的水乡,不肯离去,而留鸟们呢,这里有它们熟悉的藏身之处,水下有它们赖以生存的浮游生物,有人类目前无法触及的一片原始的浑然天成的水上乐园,它们是安全的,自由的,那不断变化的光与影足够它们快活很长一段时间了。

碎银般剔透的阳光洒在水面,像一串儿童的笑,纯洁无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