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宁洱县那柯里:茶马古道上被马蹄和茶香腌入味的千年古镇



云南普洱起伏的群山间,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古道蜿蜒盘旋。这条古道在崇山峻岭和雪域高原之间穿梭延伸,曾经承载着南来北往的商贾马帮,川流不息地奔走了千年。这便是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而在古普洱府(今宁洱县)与思茅交界处的青山环抱中,一个名为那柯里的古朴村落静卧其间,闪烁着千年茶马文化的光泽。
“那柯里”三字在傣语中自有深意:“那”为田,“柯”为桥,“里”为好,合起来便是“小桥流水,沃土肥田”的理想之境。漫步村口,一块刻有“大茶马古道示意图”的巨石默然矗立,无声诉说着这里作为宁洱与思茅间必经驿站的地位——负重前行的马帮每日行程不过二十公里,距宁洱二十三公里的那柯里,便成为马蹄踏响、铃声回荡的温暖歇脚处。关于村名的传说更添一份悲悯色彩。此地原名“马哭里”——疲惫的马匹行至河边,面对清凉河水却因背负沉重货物无法畅饮,竟潸然泪下。爱马如命的马锅头多次上书,终获官府修筑一座二十余米长的风雨桥。当马蹄轻快地踏过木桥,悲戚的“马哭里”从此化作祥瑞的“那柯里”。




马跳石断崖是那柯里一处古迹,这里流传着神驹救主的传说——相传有千里马鹿驮着被土匪追赶的姐妹凌空跃过深渊,蹄印化作山岩永恒的勋章。


曾经的那柯里聚居着彝族、哈尼族、傣族、汉族等六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比过半。多民族文化如溪流交汇,沉淀出独特的生活画卷:哈尼族老人倚门吸着水烟,竹筒烟斗咕噜作响;屋檐下悬挂的腊肉透着琥珀光泽;院落里,晒茶女子指尖翻飞,茶香随风弥漫。踏上村中青石板路,脚下仿佛传来历史的回响。这些由人工精心打制的条石与砾石铺就的古道,宽度不足两米,却曾容纳两马并行。陡坡处凿有石阶,细观可见石面凹陷的蹄印,那是无数马帮年复一年踩踏的痕迹,如同镌刻在大地上的象形文字。而今古道上马蹄声声的马队早已失去了踪影,原住民中更多了许多来此经商的外来居民,以及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






那柯里早已失去了茶马驿站的意义,一度沉寂在群山之中,但它在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文化厚重感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所处可见的古朴民居建筑以及原住民悠然自得的生活让它重获昔日的繁盛与荣光,古道驿站以更从容的姿态,等候每一位来此停留的远人。当夜晚来临,人们围着篝火唱起被誉为第二首《小河淌水》的云南民歌《马帮情歌》,古老悠扬的赶马调会让人沉浸在那个逝去的年代里,久久回味。





那柯里被自然眷顾,两条清溪如碧玉带般穿村而过,在村心交汇。风雨桥横跨水上,百年连心桥古树盘绕,马鞍桥形如其名,千年石桥苔痕斑驳。凭栏而立,潺潺水声与鸟鸣山幽交织成韵,仿佛置身“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墨画卷。
走出城外,马路对面的山间流淌着一条潺潺的激流,雨季浑浊的溪水藏在丛林蓊郁浓密的阴影下,争抢着流向远方,也不忘滋润了脚下这方沃土。夕阳为风雨桥镀上金边,青石板上拉长的人影与百年前的马帮足迹重叠。今日的那柯里,既有“推窗见青山,凭栏听流水”的恬淡,亦有马蹄石痕、荣发老店的厚重。当游客抚过百年马店门楣,当制茶人揉捻新摘的茶叶——那柯里便在历史与现代的完美交融里焕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