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旅行文章-旅行日志-正文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1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2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3张

一走进火山村二娃家宽敞的院子,就听见厨房里传来菜刀砍在砧板上有力的劈砍声,得知我们要来,阿叔已经斩杀好一只土鸡,等我们从山里徒步回来,就会有一大锅鲜香味美的鸡汤可以饱腹。我去院子侧门找外婆,她愣了几秒钟才想起来是我,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和笑容(我们有大半年没见了)。老人家八十多岁,依然精神矍铄,喂了五只鸡两头猪,院子外面的空地上种满了蔬菜,日子过得很是忙碌充实。

才在檐下的台阶上坐定,黑白棋大小的雨滴便从头顶阴郁的浓云里坠落下来,砸在院中的水泥地板上,我们不得不担心这次徒步是否会因此取消。阿叔说雨不会下很久,山里人总是很有经验,看几眼云层的色彩和走向就能知晓接下来的天气。果然,雨滴很快变成绿豆大小,稀疏地落在山间,接着就彻底收住,阴郁的云层消散,终于露出晴空,但仍有许多云层仍盘踞在空中,蠢蠢欲动。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4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5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6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7张

我们跟着二娃朝村后的高山走去。因为有人领路,我们就可以不用费心去记那些繁多的岔路,所以即使走过多次,我仍记不清下一个路口该往哪里拐。二娃走在前面带路,在S形的盘山土路上拐了几个大弯后就走上了一条陡峭窄小的山中捷径,两旁长满了茂盛的杂草。路边许多山地已经被村民开垦成耕地,这个季节地里种满了苞米。耕地很是陡峭险峻,坡度看上去接近垂直,对我们来说走上去都很费劲,更别说在这样的耕地上劳作。

捷径在二娃家的窝棚处就结束了。这里是我们的“补给站”,是二娃小时候独自守着羊群过夜的地方,远离村庄。几棵巨大的栎子树撑起一片阴凉,知了藏在树里没完没了地唱个不停,路边紫罗兰色的翠雀不肯埋没在杂乱的绿色里,挺直了单薄的躯干,擎着一朵又一朵形状像雀鸟一样的花儿。黑色的洋芋就放在从前圈羊的其中一个窝棚里,拿了十几个洋芋,二娃又从附近的地里掰来几个成熟的苞米,这些将是我们五个人的晌午。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8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9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10张

穿过最后一片耕地,我们才开始进入较为完好的森林草甸,狭小的草甸被松林包围,一小块一小块分散在各处。这里也不是完全没有人类的足迹,放牧牛羊的牧人会把牲畜赶到这里来觅食,森林边缘的草地上有一条明显的车路,从前有矿石公司在山里采矿,路就是那时轧出来的。在我们看来,这里的森林和草地就很原始茂盛,但在二娃眼里,这里已经被破坏得很严重了,“以前的林子更浓密,我们走过的那段陡坡从前就是森林,后来才慢慢被村子里的人开垦出来变成了耕地”,他说。若干年之后当人口减少,不知道人类会不会把耕地还给森林,还给大自然。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11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12张

在路边的松林里遇见了三位挖猪拱菌的村民,猪拱菌其实是松露,大概挖过之后的地面很像被猪拱过,村民才会给它取这样一个形象的名字。我看了一眼她们袋子里的松露,一些个头大的直径大概有四五厘米长,我夸她们很会找,其中一个村民却说有的单个就有一斤多,这就是我的见识短浅了。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13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14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15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16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17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18张

再往山深处走了没多久就来到了一片较为开阔的草地,野花野草很繁盛,飘飞的云雾紧贴着树杪,看来这里少不了会有一场大雨。这里是我们徒步的终点,旁边一处洼地蓄了一些雨水,清澈见底,水塘里满是黑色的小蝌蚪,停在水中的杂草旁。二娃说,小时候这里的雨水更充沛丰盈,到处都是水塘,他和父亲就在这里洗绵羊剪羊毛,现在气候变干旱,只有这一处水塘。

放下行囊,二娃就开始在草地上找来三四块大石头摆在一起一字排开,然后走进松林里寻找可以燃烧的木柴。他从林子里拖出来两根粗壮枯萎的树干,又走向另一片树林,对准一棵尚未倒塌的枯树猛力踹了两脚,枯树顺势倒了下来。他将两根粗壮的树干一端相互顶着架在石头上,作为基底,把一些易燃的细枝和松针放在树干的中间,不断往上叠加大的枝干,松针一点燃,火苗就蹭蹭往上撩,噼啪作响。他喜欢捡枯萎的松枝,说里面的油脂会助燃,即使下雨也不会熄灭。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19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20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21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22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23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24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25张

火堆烧起来不多时雨又开始下起来,眼看雨势越来越大,二娃赶忙从林子里捡来更多的柴火架上去,等地面落下足够多的灰烬,他把袋中的洋芋一股脑地扔了进去。洋芋个头不大,很容易烤熟,焦香味很快混合着水汽飘了出来。他说,小时候放羊跟着羊群在山野里跑上一整天,背上几个洋芋就能充饥,每天如此。若是遇上湿冷的雨天,没有这样一堆火会很难熬。吃饱喝足,把防水的蓑衣垫在潮湿的草地上,人仰面躺下,再把透明的塑料油布往上一盖,一滴雨也淋不着,别提多惬意了。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26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27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28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29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30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31张

一位在此放牛的同村阿叔空闲时就在蕨丛里收集枯黄了的蕨叶,晒干的蕨叶可以用来垫羊圈,保持干爽洁净。雨势大时,他就穿着雨衣坐在石头上,点燃烟斗默默地吧嗒起来,以此消遣难熬的冰冷时光。另外一个村民的羊群悄悄地走进了这片草地,二娃虽不做羊倌很多年,但幼年起就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他很快得到了一只黑山羊的信任,走到他身边,放心大胆地吃起他手里的苞米粒,小男孩也学着他的样子去喂山羊,但几次都没有成功。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32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33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34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35张

两场大雨将山野变得更加饱满丰盈,阳光再次照临大地的时候,我们熄灭了尚未燃尽的火堆,朝另一个方向前行返回村庄。草地上的雨停了,但松林里的雨还没有结束,水滴顺着枝干和松针滑落,被阳光照亮,一颗颗闪亮的水珠晶莹圆润,停留在细长的针叶上,停留在叶片的锯齿上,簌簌低语。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36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37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38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39张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40张

穿过一片片高大挺拔的松林和窄小的草野,我们遇见了长满苔藓的石林,小男孩说很像是古代文化(他还不会说文明这个词),他扒开石头上的苔藓,认为可以在石林里寻找到宝物,结果连一块心仪的石头也没找到。路很隐秘,我们差点失去了方向,但最终顺利走出来,看见了熟悉的大路。在山野里行走了六个多小时,我们途经了几十万株甚或上百万株植物,很是欣喜。比人高的蕨草巨大的叶片足以吸引小孩的注意力,一片片映衬人类渺小的耸立丛林叫人仰望叹息,不肯离去。

徒步火山村只有村民知晓的森林草甸:跟着二娃体验真实羊倌生活的一天 - 第41张

回到二娃家时,火塘里的火烧得正旺,鸡汤早已熬好,年初就挂在房梁上的腊肉经过几个月的烟熏也融进了浓浓的烟火味。一桌丰盛的晚餐很快端上了桌,疲惫的登山人吃得比谁都香,特别是跑累了的小男孩,吃了两大碗米饭。

本文原创,作者:四弦秋,其版权均为念山川旅行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x.nianshanchuan.com/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