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旅居大理的夫妻,花10年时间用镜头记录苍山的春夏秋冬












西南多山水,其雄峻秀美不凡者不可计数。苍山伟岸峻健,四时风云变幻不绝。欲达其顶峰一览洱水古城者有之。然山路多险峻,恐得上而不得返下。故择其景美易行之道,于秋深之时,携幼与友同行。崇圣寺右侧一小路可直上应乐峰。抵白雀寺而后左行数十步至云游坊。午时晴色耀耀,风云轻许。憩于云游坊下,观隔峰之阴晴,睹秋色之明暗,山深人迹罕至,幼童学呼,空谷传音,自娱自乐。云游坊前一小径,缘山谷而凿,乃云游路。沿此小径深入,不知谷之浅深。巨石悬顶,谷风横行。溪水潺湲,林鸟啁啾。云游路尽,绕行至另一险峰。峰回路转至玉带路,路左绝壁谷深,设栏杆。玉带路随山势而凿,行至山口,尽览古城,洱水遥遥可见。一行四人过观音,抵中和。于时午已过半,沿山路而下,经中和寺,出山口直指三月街。一日游山于此毕。
这是九年前我第二次登苍山玉带路时写下的一段游记,重读时,那日登山的微小细节被一一勾起,哪怕是每一缕强弱适中的阳光,每一阵大小适宜的和风,还有每一刻浓淡适度的心意。





我们定居大理时在洱海边租住的房子西边露台与苍山之间没有任何障碍物,因此每天都能一览无遗地观览苍山全貌。十年间,不论四季变幻,也不论晨昏交替,抑或晴空雨幕,我们总能在不同的时刻看见苍山不同的鲜明个性。苍山玉带路的海拔高度在2600米左右,雨季会有一条与之等高、悬浮在山前的长条状白云,人们称之为玉带云。玉带云将苍山从海拔高度上一分为二,长云上下两方的苍山明显不同。山脚至云底的苍山部分云霭弥漫,水雾朦胧,苍山隐现在一层薄纱之下,翠色黯淡。而云上至山顶之间约1600米高的部分则澄澈明朗,不染纤尘,山体每一条锯齿状的外形均清晰可辨,黛色的群峰明亮而温和。晴天,尤其是冬日里的晴天,站在露台上看着洱海东边射出的第一道朝阳触摸苍山白色的山脊,逐渐将苍山浸染在一片晕红里;迟缓的孤月从远远的深空中坠落,最终告别苍山,沉至看不见的陌生山谷里。那样的苍山又是孤寂的,是冷漠的。













苍山共有十九峰十八溪,我们对它的了解知之甚少,登过的山峰也仅其中一二,藏在苍山深处的原始生命、原始恐惧有多少我无法写明。十年来,我们拍下了数百张关于苍山的图片,几乎见证了它每一刻的不变与改变,像一位时常拜访又旋即离去的老友,它始终以一种我们看不透的神秘感出现在七公里的距离之外。有时,我多想是黄昏下那只在洱海边玩够了的飞鸟,赶在夕阳收尽它最后一抹微弱的光芒前抵达山中巢穴,在黑暗与寂静中感受苍山沉稳绵亘的脉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