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旅行文章-旅行日志-正文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1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2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3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4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5张

草厂村,这个距离巍山古城19公里远,拥有100多户人家,400多个村民的彝族村庄,是我们认识最早的,拜访次数最多的一个彝族村落。我们因此与巍山结缘,从而认识了巍山古城这座活着的古城,了解了一段南诏历史,更是对彝族这个知之甚少的民族有了接触和不断了解,并找到了理想中的旅居家园。我们到达草厂村时,南边山头一团七彩祥云盘踞在村庄上空很久,迟迟不肯散去。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6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7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8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9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10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11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12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13张

一,缘起

十年前,我们认识的第一个彝族朋友邀请我们来他的村庄,给村中的小学拍些照片,他希望我们能写篇文章放在网络上,帮助学校里的孩子筹集一些旧书。我们跟着他第一次走进草厂村时,村子还没有通水泥路,只有一条崎岖不平的泥路与外界相连,在雨季进村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那时的小学还有数量不多的几个孩子在上课,整个小学只有一位老教师。我们到达学校的时候,老教师正在一间不同年级学生混杂的教室里授课。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14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15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16张

而如今,村里的孩子们都送去了山脚下的大学校,村中这座曾经的校园变成了老人们的活动场地,宽敞的操场成了村民停车和晾晒粮食的地方。十年过去,村中的土夯建筑逐渐被新房取代,村中那条通往山外的水泥路,给所有村民带来了便利,也向更多人带去了村庄古老的传说。

二,乡愁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17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18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19张

十年间,我们来往草厂村无数次,亲眼见证了草厂村的诸多变化。我们在其中两个院子里,度过了很多热情温馨的山村时光。我们曾见过冬日清晨晓天残月的寂静,多次和朋友围着烧了一夜的炉火,听他们讲述村庄的故事。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20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21张

据传,村子的先民原本住在琢木郎村,为了寻找在山中丢失的牛群,翻越重峦叠嶂,历经艰难险阻才在这里找到了牛的踪迹,当先民欲寻回丢失的牛时,发现牛群并不肯跟随他离去,于是先民断定这里是一块福地,便带领族人在此定居下来,耕地放牧,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农庄外墙上的这幅手绘图将这个传说具象化。

冬日寒夜里的炉火总能勾起人们的诸多回忆,我们在这里听来了朋友童年时的许多趣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的乐趣多来自于他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一草一木一石,一蛙一雀一犬,都能成为他们的玩伴,他们从溪水里抓青蛙,去大树上掏鸟窝,让自家的看门狗代替自己去打架。贫困和偏远限制了他们的脚步,但从来不能限制他们自娱自乐的天性;大自然不仅提供他们生存所需,也总能给他们平淡的生活增添无尽的色彩。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22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23张

和其他村庄一样,村中很多人离开村庄外出务工,但无论他们在哪里从事何种劳动,回村建设美丽家园都是他们心中所愿。我们在村中寻找乡愁时,走进了一个院子,院子的主人是朋友的表亲,常年在外从事园林绿化工作,他依靠自己的专长,将自家的小院打造得异于寻常人家。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24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25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26张

我们偶然走进另一个朋友新旧两宅相连的院落,他的父辈和祖辈正在八十年的老宅院里忙碌。新房宽敞大气,院中的多肉植物亦错落有致,生机盎然。老宅子虽然历经八十多年的风吹雨打,但在老一辈的精心呵护下,老宅院亦方正有力,不显一丝懈怠的痕迹。老房子是老一辈的心血,也是他们的情感寄托。就算有了新房,他们也不忍心遗弃老房子,我想,整修老院落是他们记忆从前岁月的一种方式吧。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27张

三,神秘的密枯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28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29张

村庄有许多上百年的古树,这些高大虬曲的树木不仅美化了村庄,更增添了深重的宗教意味。密枯是彝族的本土宗教,简言之,这是一种以神树为图腾崇拜的彝族信仰。密枯是一位老人的名字,他为了保护村庄,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用树枝阻拦了闯进村子的老虎,保全了全村人的生命。

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二月初八年节这一天祭祀他,把一棵树作为密枯老人的化身,全村人在树下宰牛打平伙,用稻草扎一只羊挂在树上,还仿照密枯当年那样在进村的路口栅上树枝,以此来祭祀他。因此,二月八也被称为“栅大路”的日子,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许多村庄都有这样一棵神树,用以纪念密枯。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30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31张

这是一个以神树为信仰的民族,他们用大树神化密枯,他们敬仰密枯,同时也敬仰神树,他们的信仰无意识地变成一种保护树木的有力举措,生活其中的祖祖辈辈深获其利。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32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33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34张

村子里的观音庙就修建在古树丛生的山坡上,人们对古树的信仰无处不在。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35张

路边一棵彻底死去的大树留在地里的树桩,经长年风吹日晒已泛白,但清晰自然的纹理依然历历在目。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36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37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38张

许多彝族村庄都会留有一个足够大的场所,用于村民进行打歌活动,这里就是草厂村的祠堂,也是打歌场地。我们曾在今年元宵节的晚上,有幸参观了村中举办的热闹打歌活动,见证了吹奏芦笙这一非遗在新老两代人之间的传承仪式。

四,村庄印象

我们来草厂村很多次,认识的村民几乎比认识自己村子里的人还多,也几乎见过村庄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不同的景象。在过往的记忆里,我对其中一次拜访所见景象印象极为深刻。今年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在朋友家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除夕夜后,我走出村庄,爬上对面山坡,想去无人的大自然里寻找新年的气息。在狭窄的山路上,我偶遇了从山中看羊归来的朋友的弟弟,沉默寡言的毕志辉跟着他身后,旁边是他养的一条黑色小狗。在所有人都还沉浸在浓厚的节日氛围里时,他们父子二人仍因担心羊群而翻山越岭去探望。在村庄,他们的生活似乎从来与节假日无关,牛羊们的世界里可没有节日这个词。

毕志辉才九岁,他习惯并乐于同他的父亲一样,把生活里的这些节日变成寻常的每一天,陪伴在牛羊们身边。我和他们遇见时,他一如既往地沉默寡言,但脸上的笑容仿佛不是他情绪的外现,更像是长在他脸上的一个器官,从来不会消失。我从弯曲阴暗的山道上看见他时,也看见一阵座山紧跟在他身后,从远处走近,从高处落下。他就像一座不言语的大山,沉稳,敦厚。我想,不论长大后的他会去哪儿,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大山的这种品格应该会刻进他的血液里,不会轻易被丢弃。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39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40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41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42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43张

2021年5月,龙哥应朋友增奎之请送他和女儿回草厂村,那是女孩儿出生后第一次回村,家中操办了一次热闹的聚会,因为高兴,晚宴上亲朋喝了不少酒,增奎弟弟说龙哥是贵宾,一定要宰一只鸡,彼时大家都已经酒足饭饱,劝阻了很久之后,他才作罢。但阿照旋即又从家里拿来新鲜的羊排,一边烤羊排一边吃酒,众人借着羊排的劲儿把酒言欢,直至后半夜才撤席。

2023年我们定居巍山,朋友小竹林总约龙哥回村参加宴席,龙哥欲以不相识为由推辞,小竹林却笑着说,村中无人不认识他,他只管去席上喝酒吹牛便是。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44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45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46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47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48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49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50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51张

五,柿柿如意

我提着一个小竹篮在村中行走,原意是想去路边捡一些落叶枯枝,去溪水里找几块好看的石头,但一圈下来,我们不仅收获了满满一袋村民送的核桃和栗子,小竹篮里的柿子也多到装不下了。这些留在枝头的柿子成了鸟儿们的美食,它们更像一种信号,提醒远人来归。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52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53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54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55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56张

不论什么时候来到草厂村,我们总会得到热情丰盛的款待,醇香浓烈的白酒,美味可口的菜肴,还有每次都能吃上的农家土鸡。我们才走进朋友家的院子,厨房上空飘荡的炊烟就在向我们发出信号:又有好的吃了。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57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58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59张

六,绚丽的山村冬景

冬日的草厂村总不会因凋零而变得萧瑟,而是始终如秋日那般绚丽多彩。散落在山中的白桦树和黄连木颜色正好,与天空澄澈的蓝相得益彰。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60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61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62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63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64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65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66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67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68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69张

七,理想中的家园

因为曾经一个微不足道的善举,我们认识了这个彝族村庄,更结识了许多淳朴的村民,阿照就是其中一个。他是九零后,和村中大多数背井离乡的九零后不同,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留守"人员:留在山村守护家园,他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当成职业,于是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养殖场。因为是他自己一个人经营,养殖场的规模不大,目前只有十几头黄牛,五十多头山羊,但这些也足够他整日忙碌了。留守家园,把故乡打造成更加宜居的模样,是他这样的青年对村庄最大的贡献。

在阿照的养殖场不远处,几棵高大的白桦树后面,不久后将会建起一座新的宅院,那里是朋友增奎选定的理想居所,虽然在大理工作,但回到村庄,归隐山林一直是他的愿望。当下,他正尽自己的努力,以期早日实现梦想。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70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71张
大理巍山草厂彝族特色村:一个传说,一抹乡愁,一次本土宗教密枯文化之旅 - 第72张

这里就是阿照的养殖场,在村子对面的山坡上,周围都是无人区。我们送给他一只特别擅长抓老鼠的灰色小猫咪,就是在这里,猫咪即将开启它新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它将以独一无二的姿态过上我们向往的生活。

本文原创,作者:四弦秋,其版权均为念山川旅行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x.nianshanchuan.com/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