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古城夜景:瓦檐下的光影,是时间忘了带走的碎金



晚上十点,古城里应该游人散去,街道空荡荡冷清清,多数店铺也早已关门,只有一家酒吧会传出吉他的弹唱声和客人的簌簌低语,另有一两家涮菜店小吃店还在招待吃宵夜的客人,这里会有高亢、兴奋的对话,甚至不清醒的争执,人们会在漫长的吃喝闲谈中度过一天里的最后两个小时,再换个地方打发第二天最初的两个小时,最后在短暂的沉睡中迎来白昼,回归日常的工作与生活。




我们大概有几个月没在夜里走入这条灯火通明的古老街道,走近星拱楼时,南街如织的游客和仍在营业的商铺让我以为自己误入了大理古城的人民路,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巍山古城正在一点点悄悄地变成我不太熟悉的模样。酒吧多了,咖啡店多了,文创店旅拍店也多了,那些喜欢在古镇扎堆的各种店铺,巍山古城也一样不落地都有了。南街新开的酒吧正在举办一场活动,麦克风里传出的声音震天响;两三个年轻人坐在半开的店铺门口,平静的夜在其中激荡,被搅扰,浮现出与古城慢节奏极为不搭的讯息。




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店,什么时候被取代的,我竟对此毫无察觉。星拱楼旁曾经有一家经营了几十年的手工面条老作坊,白天总能看见一架风扇对着新做好的面条吹个不停,每次路过都能看见这个场景,但不知从起什么时候,这个场景消失了,老作坊好像变成了一家自助文创店,而我的印象还停留在数年前,总以为风扇吹面条的场景仍在,直到这次为了拍夜景,特意去寻找面条店,才发现原来早已面目全非。



星拱楼北有家小店仍在营业中,店门口摆出了许多甲马和瓦猫。巍山甲马是巍山县传承的一种民间木刻版画艺术,兼具祈福功能与非遗文化价值。巍山甲马起源于唐代,最初作为民间宗教祭祀用品,后发展为融合木雕、印刷和造纸技艺的版画艺术。其图案涵盖吉祥瑞兽、农事场景等,线条简练、色彩浓郁,现存超200种图案,如财神、龙王等,寄托祈福消灾、平安顺遂等美好寓意。巍山瓦猫是巍山县特有的传统灰陶工艺,兼具镇宅辟邪功能与文化传承价值。巍山瓦猫起源于民间镇宅习俗,以虎为原型融合猫形特征,承载着彝、白等少数民族的精神信仰。其传统形态多置于屋顶正脊或门头,具有驱邪纳福的象征意义。





从拱辰楼走到星拱楼,再从星拱楼走到南栅门,然后原路返回,我们在北街和南街游荡了一个小时,行人这才逐渐散去,街道稍稍恢复到从前的安宁。南街曾经有许多长条木凳,空空地摆在门口供人闲坐。那时星拱楼与南栅门之间这条不长的青石街道总是锃亮如新,街边的花台小巧雅致,仅仅是为了看看这条闲淡的街道和朴拙花台里的小花,我们也能在这些长凳上久坐下来,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晚归的阿嬢散步后或者跳完广场舞后结伴回来,一一道别闪入各自沉在黑暗小巷里家中。肥猫旁若无人地在街道上跳来窜去,白天它们躲在看不见的地方睡大觉,夜晚的街道才属于它们,它们在这里追逐打闹,停在路灯下,双目警觉地盯着人类看不见的黑暗角落,然后迅捷地奔过去,融入黑暗里。而现在,居民很少见了,猫也不知道躲去了哪里,只有成群结队的游客,一家店铺挨着一家店铺逛过去,像巡视秋天原野上的丰收。






以上六张照片拍摄于2020年11月6日,为巍山古城夜晚旧景。翻看了那天的朋友圈记录,才知道那天因为大理停电,我们无事可做,于是临时决定跑来了巍山。街景拍摄时间是晚上八点半,行人寥寥无几,我们遇见的几乎只有本地居民,我们是少有的四名游客。我已经忘记了那时的具体情境,只记得街边路灯投射出的橙色灯光很温暖,我坐在路灯下很久,浑然不觉夜里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