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旅行文章-旅行日志-正文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 第1张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 第2张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 第3张

者摩山似乎很大程度上成为大理与巍山之间这条老旧国道存在的唯一目的,至少对于喜欢登高望远的人来说是如此。若不是这天的晴空太纯粹,太引人注目,我想我们大概会走捷径,直接穿越山体内部的隧道赶回家,而不是拐上这条灰扑扑的蜿蜒山路,再次循着通向山顶风车的石头路登上者摩山,望一眼秋日尚未真正降临的山川大地。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 第4张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 第5张

巨大的白色风机沿着山脊铺展向远方,呼呼旋转沉重的叶片,虽未到大风季,这里的风依旧凌厉猛烈,四季如常,风机亦常年转动叶片,不眠不休。云层紧贴风机的头顶,与大地之间的缝隙似因它们而存在,爬上去,仿佛伸手就能摘到一朵云絮。

北方离得最近的那座山峰沟壑纵横,近在咫尺,那是苍山最南边的山峰,名斜阳峰。斜阳峰山顶有几块小块翡翠色的草地暴露在爽朗敞亮的晴空下,那里山难路险,只可远观,恐无人身临其境,故而看上去完美无瑕,犹如自地底流淌而出的寒泉,阳光映照其上似有泠泠声。东方是无尽绵延的远山,重峦叠嶂,起伏和缓,浓云在其上游走纷飞,阳光费力地穿越厚重的云层铺洒下来,远山似有薄雪扑簌,寒意四起。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 第6张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 第7张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 第8张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 第9张

山脚的洱海与往日见到的景象大不相同,这里看不到扎堆的游客,看不到四处停放的各种电动车,看不到来来往往满载游客的游览车,也看不到那条南北向的平淡无奇的人造观光廊道。从者摩山山顶望下去,洱海不再是流动的水体,而是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平滑岩面,投映其上的云层更增添了岩石的质感与光泽,风在不均匀的蓝白色岩面上打磨留下一道道划痕,微弱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却让岩石愈加立体突出。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 第10张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 第11张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 第12张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 第13张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 第14张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 第15张

山海之间的城市是大理市区,大理标志性四景“风花雪月”中“风”的核心区,当地人习惯称为下关,往北二十公里才是大理古城,真正的大理所在地。记得2014年初到大理时,以为这里就是大理,看了一眼城市景观,骑过有名的兴盛桥,城市千篇一律的喧闹催促着我们离开,在前往二十公里外大理古城的路上,见到了路两旁的苍山洱海才决定停留下来。

站在者摩山山顶看城市则是另一种感受。这里的光影与距离会自动过滤掉城市里的喧闹、不安和紊乱,钢筋水泥筑起来的城市丛林看上去也不是那么讨厌,那些规整的建筑像男孩子玩的积木,带有一点几何美学。它们立在山海间狭小的平地上,像一群企鹅一样面朝洱海,望向一片汪洋。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 第16张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 第17张

者摩山南面的旷野平畴属巍山,虽与大理只一山之隔,无论生活习性、历史文化却像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事实上,巍山彝族与大理白族本就是两个差异较大的民族,从这个角度看,者摩山便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这片大地看上去更平稳,无甚波澜,矮小的村镇四散在平坝上,像簇拥在山里的白色花朵,只听得见风的声音。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 第18张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 第19张
者摩山之巅:把大理的山海城川装进一幅画里 - 第20张

夕阳下,几只绵羊从山坡上的灌木丛里走出来,晚风更加肆虐。山顶带状的风车路似乎没有尽头,洁白的云团在半空中不断翻滚卷涌,路就在飘飞的阴影里流动。它们走过的地方一直是我向往的远方,我猜想那里会有许多无人抵达的自然野性,肆意生长在人类触及不到的四季里,纯粹而美好。即使是朗日晴空,那里依旧蒙上一层淡淡的烟霭,人类的目光无法看得真切透彻。

本文原创,作者:四弦秋,其版权均为念山川旅行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x.nianshanchuan.com/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