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旅行文章-旅行日志-正文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距红河州石屏县西南44公里处的群山深处藏了一个约400年的古村,名老旭甸村。它与众多移居西南的汉族村落有许多相似之处,偏远、族聚、兼容、规矩而不杂乱。但它又有自己鲜明的独特性:筑村的石材采自村庄不远处一座偌大的悬崖,而这些石材,均是别处难得一见的化石,其年代距今约3.75亿年。走进老旭甸村,宛若走入了一处开放的化石群遗址,自东向西一字排开的村庄依山而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土掌房的彝族建筑风格与古老却又清晰的化石纹理融为一体,带人给一种厚实的庄重感,一扇扇窄门矮窗顺风飘出来的酒香与炊烟,又给人一种闯入了史前文明的诧异感。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1张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2张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3张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4张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5张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6张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7张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8张

我们到达老旭甸村时,已是暮春时节的一个午后。这里地处偏南,虽是暮春,村庄却涌动在一股轻扬的浊浪里,昆虫鸟类也都避开锋利的光芒,躲在草底树下避阴纳凉呢。村民们大概散落在周围的山坡上,丛林里,田野间,石墙边,默默从事各种农耕活动。不远处的学校传来上课铃声,但很快消散在浊浪之间。村子伫立在古老悠远的沉寂里,即使偶有外人来访,这些细微的喧杂很快就会消失于它宽厚的包容。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9张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10张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11张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12张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13张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14张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15张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16张

无需任何指示,你可以随意沿着你所见村中任意一条蜿蜒窄小的青石板路渐渐深入,石道两旁的化石墙垣像博物馆中陈列的一幅幅精妙绝伦的图画,你只需细细查看、辨认、惊叹,那些于化石中永存的叶子脉络和珊瑚以及芦苇形状会一一在你眼前呈现,而你也一定会被这一次次穿越亿万年的相遇震撼。双手轻轻抚触在这些凹凸不平的化石上,那些石化的叶片如有魔力一般,娓娓讲述史前那段不为人知的岁月。或许,你踩着的这块平整的青石板,正是亿万年前一只蜥脚类恐龙的踏足之处,而你触碰到的那枚叶片,正好从它短小的前足间不经意飘落,一缕穿透修长茂密丛林的午后阳光直射在这枚叶片上,追随着它,叶脉每一条细小柔软的线条被它目睹,也被你见证。这是一此多么神奇的见证之旅!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17张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18张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19张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20张

我不知道明初那群应天府人跟随大将沐英来到云南,将族人迁居于千里之外的异族他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但我敢肯定,这些周姓汉人一定怀揣异于常人的坚韧和勇力,才能一趟接一趟辛苦地将这些远古化石搬运过来,建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新家园。他们也一定在这个新家园里乐居乐业,友善兼容,但同时又不忘本断源,所以即使相隔400余年,村民仍旧操乡音,食乡味。而我在别处所见与彝族杂居的汉人,他们已经很少有人这样做了。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21张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22张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23张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24张

我们计划在老旭甸村停留的时间是两小时,但等我们开启化石寻找之旅后,才发现时间远远不够用。孩子们像寻宝一般在每面石墙上辨认动植物图形,每次发现都会令他们惊叹。我们在一扇打开的木门对面寻找叶片时,门内走出一位正在择洗葱头的老妇人,她走过来精准地指给我们看一块石头上完整的树叶,孩子们欢呼雀跃,这更激发了他们探寻的兴趣。时间一点点流逝,消散,附着在这些充满魔力的石头上。我们走上村北一家小卖铺的屋顶,在这里能远观整个村子的全貌。三四点钟的阳光依旧灼热,头顶的蓝天白云在强风的推动下快速移位变换。但村子依旧笼罩在一片沉寂里,和我们刚来时一样。

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蓝花楹尽头的化石村 - 第25张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我们离开村庄返回石屏县城时我想起《桃花源记》里的这几句来,老旭甸村有如靖节先生笔下的桃花源,但夹岸数百步的不是桃花,而是梦幻般的蓝花楹。山道两旁绵延了数十公里的蓝花楹,指示牌一般将外人指引来老旭甸村,古老的村庄伴着新生的蓝花楹,它们一起面对着不久下落的夕阳,燃起一片极其绚丽的晚霞。

本文原创,作者:四弦秋,其版权均为念山川旅行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x.nianshanchuan.com/1.html